【上午】:
【研学地点】三星堆
【研学主题】梦回古蜀国 触摸文化脉搏
【研学内容】
一个神奇的国度,一段神秘的往事, 一场与古蜀先民穿越时空的深情凝视。孩子们将化身“历史学家”,一同走进古蜀文明。通往古蜀文明的瑰丽大门缓缓开启......
★前世今生
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同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研学活动】
★初识三星堆
明月皎皎,星汉迢迢。四川广汉三星堆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流淌,在三星村形成了月牙般的台地——月亮湾,河岸曾有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清代县志里记载为“三星伴月堆”。如今时过境迁,在无数匠人的躬耕之下,三星堆焕然一新,以耀眼、神秘、新发现火热出圈。孩子们摩拳擦掌,对于新馆的探索跃跃欲试。
★一醒惊天下
文物——不止是那些巧夺天工的沧海遗珠。它们是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营员们跟随指引进入展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交流着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世纪逐梦
世纪逐梦展区以三星堆遗址近一个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主线,表现三星堆考古工作者百年逐梦、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彰显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时代主题。
★巍然王都
巍然王都下设“蜀土丰饶”、“都城营建”、“黄金加工”、“玉器制作”、“青铜冶铸”、“王者至尊”、“多元共生”七个单元。从文明探源的角度,对三星堆古国的自然环境、社会面貌、都城布局、手工业技术、权力结构等进行全方位展示和解读。
★天地人神
天地人神下设“以玉通神”、“藏礼于器”、“神圣祭坛”、“青铜面具”、“鸟足神像”、“万物有灵”、“通天神树”七个单元。以祭祀区出土的精品文物为主要展示对象,集中呈现古蜀人在祭祀活动使用的重要礼器、主要的祭祀行为、崇拜对象及其信仰体系和宇宙观念,表现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通过对古蜀人精神世界及其文化源流的解读,揭示古蜀文明密码,表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与精神根脉。
★其情穆穆,其光朗朗
历史是一切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基,怎么样让孩子去认识、学习、 读懂历史是每一个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特别是在那个最初的种子即将生根发芽的阶段,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是最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学地点】武侯祠
【研学主题】一屡屡生活 一片片艺术
【研学内容】
武侯祠坐落于成都市武侯祠大街231号,占地约15万平方米,融合三国历史遗迹区、西区、锦里民俗区三大板块。它始建于公元223年,起初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后在明朝与“汉昭烈庙”合并,形成独一无二的君臣合庙形式。虽明末毁于战乱,但现存主体建筑于清康熙年间重建,依旧庄严肃穆。这里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英雄的君臣合祀祠庙。
【研学活动】
★遗迹深度游
研学老师引导下开启遗迹探索。于“三绝碑”前,聆听裴度撰文、柳公绰书写、鲁建雕刻的故事,品味其文辞、书法、雕刻之美,思考它对诸葛亮功绩的记载意义;步入汉昭烈庙,瞻仰贴金的刘备塑像,了解他从颠沛流离到建立蜀汉的坎坷历程,探讨其用人之道与领袖魅力;在武侯祠,端详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儒雅塑像,研读“攻心联”,分析诸葛亮治蜀的策略与智慧。
★建筑美学
参观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学习古建筑斗拱结构、牌匾楹联文化。
★人物故事
通过文物展品(如《出师表》碑刻),解析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物生平,讲述“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等经典典故。
【下午】:
【研学地点】成都市区
【研学主题】茶暖成都承古韵 脸惊川剧展风华
【研学活动】
【品大碗茶】
★大碗茶历史溯源
研学老师讲述大碗茶的起源与发展,从明朝大碗茶的雏形,到清朝的兴盛,民国时期在市井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再到现代的传承与演变,剖析不同时期大碗茶的特点、茶叶种类、消费人群和社会作用。
【观蜀风雅韵川剧变脸戏曲三国】
★川剧艺术赏析
川剧的历史渊源,从先秦时期的萌芽,到唐朝的初步发展,再到清朝的兴盛,剖析川剧在各阶段的特点;解读昆腔、高腔、胡琴腔、弹戏和灯戏五种声腔的独特魅力,分享川剧独特的表演形式,着重分析川剧与三国文化的紧密联系。
★川剧欣赏与互动
欣赏川剧表演,如变脸、吐火、滚灯等经典节目,感受四川传统文化的魅力。表演结束后,设置互动环节,邀请参与者上台学习简单的川剧动作。
★脸谱解读
在研学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深入了解川剧脸谱的色彩和图案象征意义,红色代表忠勇,像关羽的脸谱,其红色体现他对刘备的忠心耿耿和战场上的英勇无畏;黑色代表刚正,张飞的脸谱以黑色为主,凸显他的直率和刚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