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首页 | ||
细数上海弄堂里的那些过往。 |
发表于2015年5月23日 |
还骑过凤凰和永久牌自行车?年少时个子小,腿不够长,那时候我们学自行车都是左手抓方向盘,右手抓主心骨,右脚放进三角架踩脚蹬。 老上海人跟陌生人打招呼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侬好!”讲上海话也成为老上海人拉近彼此距离的最有效的方式。曾经的上海人就像香港人只会讲广东话一样,他们只会讲上海话。阮玲玉就不会讲普通话,学堂里先生教书也只讲上海话。直至今日,上海话也无时无刻不起到排外的作用,一句“乡下银(人)”,就足够引发上海人和外地人之间的战争。讲上海话是老上海人的骄傲,是他们从骨子里透出l来的高傲和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但是千万不要妄图和上海人争辩为什么在大街上飙上海话的问题,你绝对不可能改变这种现象。 弄堂是老上海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几乎每个当代作家在描述上海人生活的时候,都会花费很大篇幅介绍弄堂的文化。上海的弄堂因为晾衣架上遮天蔽日的衣服,好像总也不见阳光,加上上海本身潮湿的环境,让弄堂里更显阴冷。“七十二家房客”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喋喋不休、斤斤计较。北京的四合院到了上海就转变成了弄堂里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上海洋场风情的现代生活使庭院式的大家庭传统生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合适单身移民和小家庭居住的文化。上海恐怕是中国最开始现代的三口之家生活的城市。中共一大的会址就在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一幢典型的石库门建筑中。 而在上世纪初老上海人把传统的旗袍融入西方元素改良成了风靡一个时代,甚至于延续到现在的旗袍样式。旗袍最早只是一种肥大的旗人褂子,与男装无异。20世纪初,就像当初将欧洲的百叶窗、门楣纹饰等西方建筑元素变成上海特色的石库门房子,上海人将西式时装的诸多元素注入旗袍,深谙流行之道的上海私家裁缝剪裁出了当年上海滩的时尚魅影,将旗袍做到了极致,成为中国风情的经典缩影。无论是早期电影中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天涯歌女》,还是现在的《色戒》《花样年华》,无不在女主人公身上展示着上海旗袍的美感和魅力。 老上海人的出行里少不了电车和黄包车。张爱玲的小说《封锁》里最重要的场景,就是电车了。南京路“叮叮当,叮叮当”,有轨电车穿梭在老上海的大街小巷。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腕挎手袋,款款而上电车的踏板;头戴礼帽的老克勒(老白领)侧倚在木长椅的车厢里,漫不经心地浏览车窗外的大马路。铃声“铛铛”的世纪回响,现在上海南京路上还有当年铺的铁轨。 老上海人年轻男女们谈恋爱喜欢“压”马路,甜爱路被誉为上海“最浪漫”的马路,位于虹口山阴路一带,其长度仅526米,宽13米,它原又被称为千爱里(路),其路口有着上海著名的爱心邮筒。 或者漫步到霞飞路(今天的淮海中路)逛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霞飞路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这条长约4公里的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是著名的富人区。《长恨歌》里李主任给王琦瑶租的公寓就在霞飞路。 如今的上海已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越来越国际化的建筑、艺术、服饰、生活习惯,已经国内和国外人口的流入,似乎找不到老上海的模样。但当你走进里弄街巷,那操着地道上海话的老上海人,仍然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固守着老上海人的传统和派头。那里才是原汁原味的上海。 |
来源:山西友谊国旅游虎旅游网 |
相关产品 |
山西太原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号:L-SX-CJ00051 |
山西友谊国旅电话:400-008-9800 地址:太原市双塔西街12号双塔宾馆东楼1层(山西友谊国旅总部) 晋ICP备15009057号-3 |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754号 |